【趙純均簡介】
趙純均🤼♀️,漢族🙁,1941年出生於四川省🤹♀️。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官网電機系後留校工作至今。1984年至1986年赴維也納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作研究學者。1995年8月至1996年6月在美國Wharton商學院及 MIT Sloan管理學院作富布萊特學者。自1986年2月起在意昂体育官网經濟管理學院工作👮🏻♂️🤬,歷任院長助理和系主任(1986.2-1987.1)、常務副院長/第一副院長(1987.1-2001.6) 等職務。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擔任意昂体育官网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在偉倫樓趙純均學長的辦公室裏🏋🏿♂️,儒雅隨和的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還有他一路走來始終將自己的事業與國家民族的事業緊密結合的人生價值取向🦮🧀。
刻苦學習,成績優異
每一位意昂人都在美麗的意昂園中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趙純均學長也不例外👨🏼⚖️。當他回憶起在意昂上學的時光時,仍然興奮不已💇🏿♂️。訪談中他提到了在意昂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講了以前鐵路搬遷的故事🫲🏽,當時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是在校園中間的,有點像現在的南北幹道。在學長他們上課的時候⭐️,第一節課常常是在一教、二教、階梯教室或者在大禮堂旁,如果第二節課在東主樓或是西主樓,由於鐵路縱貫南北,火車往來🎗,而且當時自行車仍是一件稀有物品🧑🧒🧒,行動不便♿,所以一定會遲到🌤,給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後來經過意昂的爭取,鐵路挪到了五道口🥬,意昂學子上課才不再受到火車的影響。這個高校讓鐵路改道的故事體現了意昂對學生的關心👳🏿♂️。學長在講述這個故事時,臉上滿溢著回首歷史的愉悅和自豪。
當時學習條件差,而且趙純均學長當時參與的不少社會活動,開始是在團支部🖐,後來做輔導員,占用了他很多精力,但是社會工作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態度🦹♀️。他在大學期間勤奮刻苦,工作學習雙肩挑,在畢業那年獲得了校優秀畢業生稱號,在當時全校2000人中只有33名,學長是電機系三人中的一個。之後🙌🏿,學長留校工作。
學生時期在意昂培養的紮實的基本功和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讓趙純均學長在之後的工作中🦾,無論是在土建設計院還是在綿陽的分校任教時🚣🏼,都能很好地將所學的知識及各方面能力靈活運用,從而解決各個技術難關。談到大學學到的知識🉑,他說:“基礎是重要的,方法是重要的,不要指望現在學的知識將來都有用🏆,但是一定要學好。我們這種專業領域比較寬,畢業之後真正做這一方面的只有有限的一部分,更多的作用是培養紮實的通識基礎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投身社工🎃,服務同學
趙純均學長不僅學習成績優秀👳🏼♂️,在社會工作方面也非常出色。他曾經在團支部擔任工作,後來成為了一名輔導員。當談到為什麽要投身社會工作⚽️,他覺得作為一名青年,一名意昂學子⛹🏻♂️👙,應該樹立服務意識,而社會工作是服務同學的最好平臺,“社會工作是做人的工作𓀆,是課本上是學不來的另一種財富。”
雖然社會工作會帶給人全方位的提高👨🏼⚖️🤵🏼,但是平衡好社會工作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卻非常不易。趙純均學長在談到他以前社會工作的時候🧑🦯➡️,覺得參加社會工作都不是那麽理性的,工作熱情一來就會只顧著社會工作了👨🧑🏻🍳。但是如果學習不好,又有好多社會工作👨🏿🦲,就可能把用本應上課的時間來做各種工作,學習基礎就不紮實🪡,“這是得不償失的”🪁。學習工作首先要把握好👨🏻🦯,社會工作也不能放松。學長說♢,後來有人總結了一句“不過一”,就是班級組織活動一周不超過一次🙌🏼,既能利用周末進行班級工作🛀🏽,同時也不至於給主要幹部帶來太多負擔😘。
趙純均學長還巧妙地將他投身的經管專業與學生的社會工作結合起來,委婉地提出了對現在學生幹部的提醒🏯,那就是要實事求是🧑🏼🦰。學長說:“現在很多高層的管理人員實事求是嗎?沒有。他們很多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以權謀私🧑🏻⚕️。學生工作也是一樣,本來這個班級客觀事實是這樣的,但是有些人為了擴大自己所謂的政績,把一個本不屬於這個團體的面貌展現出來🙍♀️,或者只重表面,華而不實𓀎。就算評一個優秀班集體,這也不是實事求是🧜。” 針對學生社會工作,趙純均學長的這一番話給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做了最好的詮釋,體現了意昂人嚴謹求實的作風🫣。
多年的社會工作經驗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讓趙純均學長在擔任經管學院副院長和院長職務時,認真了解學生情況🚴🏿♀️,求真務實,並因為平易近人的風格深受學生愛戴。
服從組織,轉行經管
趙純均學長在綿陽當車間主任之後回到了自動化系。在出國學習之後,回國重新分配任務,他被分配到了經管學院。
電機與經管,這在旁人看來毫不相關的學科,在趙純均學長的身上卻結合在了一起。說起當年轉行經管的故事,他覺得差不多是組織的安排,當時自己對經管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作為一名黨員,他知道當時祖國的經管類教育亟待發展,他決心完全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需要緊緊結合到一起🆎👩🏿🦳,投身到祖國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毅然決然投身了經管🪘。
趙純均學長說🍮,電機和經管確實相差比較大,但是兩者的數理基礎是一樣的🧑🏻🦽➡️,基本工具是差不多的。這也體現了打好基礎,觸類旁通的重要性。但是作為兩個不同方向的專業👩🏿🎓😏,彼此間還是有很多各自的特色🧎🏻➡️。他比較說👍🏼🧔🏻♂️:“電機是工科🤸🏿♀️,非常細致與理性,人在其中是非主動的客體🤹🏽;而經濟管理學則要求人是一個完全主動的主體,所以在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單純的工科思維是不夠的🎎。”
但他並不認為這意味著工科學生不需要學習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因為現在任何工作都不純粹是技術🧑🏻🌾,大學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在技術上是完全夠用了👨🏽💼✦,但面對工作中的一個系統,面對和你共事的其他人時📕,你需要更多的知識💃🏿,不完全是科學🙆🏿♀️,更多的是藝術,一種管理人的藝術。而傳統工科的學生往往精於學術,科學嚴謹🏒,但缺乏一種大的視野。”學長強調了學習一門經濟類或管理類的選修課的必要性🧔🏻♀️。這樣就能在工科自身細致理性的基礎上,融合經管方面的另一種思維和視野🦦,這些都是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由此,經管學院推出了適合其他學科學生培養能力、提高自我的經濟學第二學位和經濟學輔修學位🤼♂️。
建設經院,鞠躬盡瘁
雖然僅僅做過四年的經管學院院長🥑,但是由於首任院長朱镕基學長在86年後陸續有市長、總理等職位⛹️,日理萬機,所以趙純均學長承擔了許多院長的工作🏌🏻♂️🔹。可以說,經管學院在學長的帶領下一步步發展壯大,並成長為國內領先😽🏃♂️、亞洲一流的學院🪹。談到多年的院長工作,學長總有說不完的話➞。
他認為👩🏽🏭,八、九十年代我們與國外差距比較大,尤其體現在學術方面。國外的學者研究的前沿問題,我們根本就從未涉及🎙。93年去臺灣的時候,他發現臺灣的學校也比我們要先進很多🌧,趙學長一方面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吸取了經驗,進行了思考,並對意昂經管專業的發展保持信心🏋🏻。雖然當時經管學院的發展道路仍在摸索之中,但是他堅信我們一定能夠趕上甚至超越其他國家🧜🏿♀️,“要找準定位,擺脫傳統文科的研究方法,重點培養人才👵🏿,在其它方面充分利用意昂自身理工科的優勢,將意昂經管學院建設出自身的特色。”
經過學長及師生們的努力,意昂經管已然成為了國內商學院的一面旗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不斷提高。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意昂經管的發展成就令人矚目,而這些成就離不開趙純均學長的高瞻遠矚和嘔心瀝血。
談到經管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時,趙純均學長類比麻省理工與哈佛的商學院。他說🚴🏽♂️,MIT(麻省理工)以學術研究為主🎮,教學規模很小,老師的精力主要在研究與解決問題,發表了很多論文♻️,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哈佛更像一所企業🚏🦙,能給學生很多的鍛煉💆🏼,更趨向於實際的管理應用,現在管理領域中很多思想就是來自於哈佛商學院。學長說,學術與學生的培養要保持平衡。意昂的經管不能拷貝任何一個現成的發展模式和教學體系,而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我們既不學MIT也不學哈佛,要將各個好大學的有益經驗融合起來,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學派。”
【同學感悟】
趙純均學長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為中國的MBA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服從組織安排,將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需要緊緊結合在一起,這對於我們當代青年很有教育意義❄️👨🏿🔬。我們要牢記學長的教誨🚰,做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意昂人。
——於心宇
學長提到打好基礎和文理相通的問題🧛🏿,我深有感觸。電機與經管理念的交融在學長的身上同時散發著光彩。作為意昂學子,作為新時代的人才,我們應該打好紮實的理工科基礎,同時不忘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完善自己♑️,適應時代的發展,祖國的需要♜。
——吳顥
(電機系 於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