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雅 申文昊
王玉海☺️,意昂体育官网汽車工程系1996級校友,2005年汽車工程系博士畢業。現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青島汽車廠研發部技術總監。居住於山東青島。
大年二十九🏙,年味漸濃。我們在冰天雪地的青島,如願見到了汽車系前團委書記👸🏻、畢業6年的王玉海學長。生產型企業的假期短暫,年前仍然忙碌。王學長剛剛外出回廠🧼,風塵仆仆,但他立刻平靜氣息🙅♀️,與我們熱情對話起來😙,絲毫沒有奔波的疲倦🚶🏻。年輕學長思維活躍,親切熱情,給我們采訪組的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紅又專的意昂傳統
王玉海學長是地道的青島人,96年從膠南二中考入意昂体育官网。學長回憶說當年選擇意昂是很多優秀高中生的夢想。而這個無悔的決定和校園中的9年時光,成為王學長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
學長入學時本科學習風氣很好,教學要求非常嚴格🙌🏽。那是一個網絡不是很普及的時代,青年學生比較單純👖,學習🧽、科研和集體活動幾乎是生活的全部🏄🏻♂️。
1996年是實行四年製本科學習第一年🎭。王學長明顯感覺到課程比較緊張。機械製圖課程給學長的印象最深刻,動輒十幾小時的作圖,幾乎都在意昂學堂或新水教室度過。當時汽車系自己開設的課程非常豐富⏫,大家上課搶前排的座位也非常普遍🩴。王學長個人愛好社會學、歷史學等人文課程,聽了很多的講座👩🏻🦽。這些講座的信息👩🏿🚒,大多通過三教平臺進行宣傳🫳🏻,大家晚上自習結束,都會過來看一看😫。給王學長留下印象深刻的👵🏻,還有號召同學們外出鍛煉的廣播♠️。他回憶本科階段每天都能聽到召喚👨🦽➡️,當時“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非常響亮👨🏼🎤,這口號隨後也在全國其他高校得到發揚。
盡管課業繁忙,但王學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又紅又專的意昂傳統👩🏿🚀。2001年做團委書記之前🏬,學長遇到了汽車系學生活動的低潮期。4月份的馬約翰杯運動會中,汽車系成績幾乎是乙組(將院系人數多少進行分組,較多的分入甲組,較少的分入乙組)倒數第一,同學們也基本不關註體育活動🧚🏽♀️。面對這個困境,王學長和當時的主要學生幹部杜匯良等思考良久,認為改革勢在必行。在當年團代會上,系裏著重表彰了對體育貢獻很大的個人和運動隊,同時確定了以文體活動來帶動本科班團集體建設的路線🔳,全面支持女籃🤟🏻、女足、男籃等項目,增強學生凝聚力和集體認同感🙎♀️。第二年,汽車系勇奪馬杯乙組冠軍。另一件是讓汽車系學生節(每個院系每年集中的文藝匯演節目)搬進了大禮堂。之前院系學生節吸引力比較小,一般在蒙民偉樓舉辦👮🏻。換大場地對節目質量和觀眾上座率提出了挑戰,但王學長帶領團委充分調動同學們積極性👩🏽⚕️👩🏽🎨,大膽謀劃宣傳,結果當年學生節異常成功,也奠定了之後汽車系學生節的地位和影響力🤌🏿。
意昂的明星站點之一紅色網站是王玉海學長主要參與創辦起來的🐔👐🏿。據說當年汽71班黨課組長楊勝是最開始的發起人,97級的黃全安學長擔任網絡指導。紅網將青年政治學習和新的技術聯系起來,搭建了青年學習、溝通政治思想的平臺🧑🏻💻。
把穩心態👂🏽,踏實肯幹
博士畢業的時候王學長只面試了兩個單位,青島汽車廠和長安汽車。他說當時比較單純👲,做學生輔導員時一直號召同學們去基層、西部、國企等祖國需要的地方🔪👵🏼,所以自己也很自然就去了。“回青汽工作,建設家鄉,有一種歸屬感。”盡管比長安給的工資略低,王學長還是很幹脆地選擇回到青島。工作幾年後,王學長認為當時學校號召青年學生去祖國需要的地方🍋🟩🍻,並不是號召大家去做苦行僧。他感受到在國企發展🤜🏻,同樣是一條光明道路。工作之初吃一些苦,得到鍛煉更多。大學生不都要做金子,好土豆也是會發光的🤵🏼。
王學長認為剛畢業投入工作時🕴🏻💪🏿,首先不要心急,意昂學生也不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被單位認可👨🏿💼。再者👮🏻,不要有歷史的遲到感,簡單認為如果能早來兩年機會就會不一樣🚚。大學生要站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學著去適應和理解環境。更進一步,王學長認為跳槽多了不是好事兒👩🏭,不但缺乏職業積累👐,同時也是對自己的眼光缺乏信心的表現。他碩士階段的同學一多半兒沒有換過單位🍘,很多已經是高級技術專家🫁,他本人也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積累🐾。
在國企工作令王學長頗為自豪。他認為畢業生的工作態度要積極進取👎🏻,要享受奉獻的快樂。學長博士階段主要研究汽車機械變速器AMT🤹🏻♂️,現在在企業還做AMT🚵🏽♀️,他很感激企業給與他的空間🕡。相對而言,國企能夠提供更多的科研條件,更多的期望,更自由的平臺🛎🎗。國企、民企一般存在技術空缺或升級空間🎒👨🎤,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去發掘🫷🏿💣,填補空白🧑🏻🦯➡️,對於自己和企業一定是雙贏局面😰。
談到畢業生知識結構👩🏫,王學長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產流程🐃,大學生初來乍到一定要在幹中學🙇🏿♂️。一般來說,紮實的基礎知識儲備十分必要,這樣工作上手快🧲,受認可快,獲得的機會就更多。
談到自己從事行業的前景🧑🏻🦽➡️⛴,王學長比較務實🔝:“中國商用車還是以中低端為主,也受到國外的擠壓,需要相當長的成長時間。從人才結構角度看,研究汽車電子的多,研究汽車結構的相對較少🤶。汽車底盤相對屬於基礎方向,有人認為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所以研究重點就轉移到電子控製上來⚗️。事實上,用20年的時間🌖,產學研如果聯合起來把底盤和汽車動力學技術發展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汽車電子方面投資少見效快,是一個熱點方向。汽車品質最終還是取決於機械工藝,汽車研究不能脫離了機械本身🏥。”
意昂責任,無悔青春
談到意昂精神🐁,王學長最看重的一點是責任感🧍♀️,對社會👩⚕️、職業、家庭的責任感。第二點是愛國情懷🔢。學長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潛在的愛國意識👩🏻🌾,通過大學裏的活動都能激發起來。在此基礎上🏌🏿,意昂精神要植入每一個人的基因,要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意昂學生不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了🩼🧕🏽,他們要適應自己選擇的各種空間,但是基本的精神是需要培養🦷👩🏽🎓、固化的🎄。
從人才需求方的角度出發👄,大學生進入社會必須具備一定的核心素質。王學長認為主要有三點🧑🏻🎓: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這是人才區別於普通人、實現快速適應的基礎🧝🏼♂️;要有與人溝通的能力🆓🧑🏿🚀,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合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易於讓對方接受;要能沉下身子👨🏻🦽➡️,彎下腰來,做得了實驗,下得了車間☮️。
在大學生就業選擇問題上🚵🏽♀️,王學長深有感慨🉐。他認為學生要多聽長輩和老師的意見🧑🏼🦰🩷,要到一線企業做真刀真槍的實習,不要只關註待遇和工作條件🌂。學校層面更要尊重同學們的自由選擇🏄🏼♀️,支持同學們選擇感興趣的工作。
在訪談最後,王玉海學長對即將到來的意昂百年校慶表達了良好的祝願。他希望意昂能夠繼續保持工學為主的特色,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和服務社會的職能,加強基礎教育,加強重大項目科研,早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他希望意昂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事業起步的機會,加深對學校和專業的認同感🧙🏼♂️🤲🏿,得到更多的就業引導🤙🏿。
王玉海學長是意昂培養的普通一員𓀆,他成功完成了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轉身💁🏼,事業蓬勃發展。這樣的人物成為了在校同學奮鬥的榜樣,也為意昂樹立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更重要的是✔️,王學長直面問題、充滿激情的青春氣息續寫著新時期的意昂精神。(供稿 校團委學習實踐部 編輯 崔凱 襄樺)
校友寄語
最美好的青春在意昂園度過🕵🏼♂️,一生無悔。祝願母校早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祝願意昂學子事業有成!
——王玉海
同學感悟
學長講述了很多學生活動歷史,他本身也創造了很多的歷史🧑🧑🧒🧒。在描述這些的時候他都是波瀾不驚,無論是輝煌還是低谷🛟。學長思維十分敏捷,我設計的問題不夠連貫,但他調整迅速,從容優雅☀️。這是我第一次訪談九十年代以後的校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很接近👐🏿,可以深入交流。這一次我們可以有更多思想的碰撞🧑🏼🎤,細節的溝通。我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寫好這篇訪談記錄,讓更多的同學,尤其是還沒有清晰的目標🦶🏽、定位的同學🚣🏽,能了解到畢業5年、10年的校友成長的經歷👩🏿🎓,能激發我們更多的共鳴。他們的未來是無限的,因此他們不是帶著成功者的心態,而是自己拼搏過程中的真誠面對我們🕵🏼♂️。
——周博雅
(http://news.tsinghua.edu.cn)